“运输车进行铁路装载时,一定要交叉捆牢车身篷布,否则运行途中,篷布被风扬起极易触碰高压电网……”日前,在合肥军事运输实训基地内,铁路合肥货运中心主任业务员兼军运员王卫东正在为火箭军某部讲解军事运输安全常识。
王卫东为官兵讲解铁路构造
提及王卫东,人人赞口不绝,他是铁路装载加固领域的“行家里手”,他是军事运输投送人心中的“技术大拿”。40年铁路运输生涯,他安全运送官兵8万余名、装备物资1万余台(件),会同军事代表制定军队装备物资装载加固方案500余套,作军事运输专题授课近400课时。面对铁路发展和军队装备更新换代,他以精湛的技艺成功化解一道道运输难题,践行了“军运无小事”的庄严承诺,抒写了一名铁路工匠的军运情怀。
王卫东为官兵讲解装载加固程序
“量变”带来“质变”。过去,一辆平车只能装载一台小型军用挖掘机,受平车存量和运输时限制约,调拨配发经常推迟。王卫东经过反复力值计算、反复装载试验,巧妙设计出一辆平车配装两台挖掘机的《装载加固方案》,这项国家专利将运费折半的同时,还拓宽了同类军事装备的投送路子。至今,已通过该方案发运挖掘机及尺寸相近装备2100余台。
捆绑加固示图
化零为整换来运能翻番。前些年,合肥地区生产的某型车辆作为援外军运,属于超限货物范畴,手续繁琐,旅速奇慢且耗费大量加固材料,作业时间长达3小时。王卫东听说后,联系军代表多次赴生产线实地查看车身结构、车辆尺寸和重量,琢磨出卸下车轮降低高度,让车辆由超限货物变为普通货物运输。为此,他专门设计以横垫木和方木垫底,钢丝绳对称拉纤加固,装载时间大幅降至1.5小时。目前,该车已经发运500余辆。
王卫东在测量装备尺寸
工匠精神融入军运血脉。去年暑期,合肥九〇一医院林兵助理员接到铁路整列输送任务时犯了愁。原来,医院首次派出医疗分队赴西北参加基地化训练,跨区远距离投送经验十分匮乏。这时,王卫东主动拨通了林助理的电话,并量身定制了测量装备尺寸、制定输送方案、开展乘行训练等一系列“营养菜单”,硬是把军运基础技能和安全常识灌输给医院官兵。当部队安全准时到达演习场时,王卫东收到了林助理的信息:“王大师以过硬技术为部队演训加油助力!向您致敬!”
王卫东和军代表现场办公
“技术控”更需要个“好身板”。一次在装运某新型装甲车辆时,突然天降大雨。为尽快检查顶端旋转装置是否符合安全要求,王卫东徒手迅疾爬上车顶作业,现场人员无不目瞪口呆。尽管年近六旬,王卫东坚持每天游泳500余米,寒冬也不例外,健步走10000步。“像军人一样练就了好身板,爬这点高度都没问题。”王卫东乐呵呵地说。悠悠四十载,青丝染华发。 过去的这个冬天,经他检查的军事装备货物316车,忙碌起来,王卫东6点钟到达现场,晚上8点下班都是常事。
王卫东在复测装备位置
俗话说,当兵后悔两年,不当兵后悔一辈子。没有军旅经历的王卫东似乎是个“例外”,在同事看来王大师的军事素质和纪律作风堪比“老野”。天天干军运,天天见军人,“军运”“军人”总是占领王卫东的朋友圈封面,每次运输他都建立微信联系群,随时为官兵解答运输上的难题,同时也建立了“零误差”的工作标准。他常说:“军运程序,环环相扣,一点也马虎不得。”
王卫东在和官兵交流心得
手中没米,唤鸡不灵。40年来,王卫东在省部级刊物发表论文17篇,许多成果得以推广。先后获得全国铁路劳动模范、“铁路工匠”、总公司“百千万人才”工程专业带头人、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军事运输先进个人等荣誉。笔者采访中得知,这位满怀军运情怀的工匠,很快就要光荣退休了。谈及“接班人”,王卫东信心满满地说:“把接力棒交给年轻人是我的责任,多年来已经培养了多名兼职军运员,他们一定能够接好我的班。如有运,召必回!”
荣誉满墙
接班传承
作者 | 顾嵘、张飞
编辑 | 靳奎、李怀坤、赖文湧
监制 | 陈利